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中国之新民、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自由斋主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史学和新法家代表人物。为纪念这位同时在政治和学术舞台为中国的现代转型做出贡献的巨匠,“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日前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帷,力求呈现这位“百科全书”式人物的思想历程。
展览围绕梁启超在中国现代性构建过程中的成果,以其不同时期的书法、拓本收藏等114组件作品作为线索,以其主编《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时刊登的图像、自作诗文手稿、书籍文稿、个人影像等为主,分为“民族:文字收功,神州革命”“新民:古今内外,去塞求通”“国学:独立之国,学问独立”“余事:先辈遗墨,书艺复兴”四个版块。
杜鹏飞:梁启超先生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和清华的渊源极深。1914年,先生来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在简略比较英美教育与中国教育对人格养成的差异后,他引述《易经》中的“乾坤”二卦来解析他认为的“君子”:“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另一方面,梁启超曾在很多时候借寓清华园并著书,比如他在一战爆发后所著的《欧洲战役史论》,正是在清华园借寓期间完成。《欧洲战役史论》是梁启超重新认识西方国家、理解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起点。1920年欧洲考察回来发表的《欧游心影录》与《欧洲战役史论》一脉相承。这些对西方文明的反思,是梁启超重新发现中国文化价值的重要转折点。梁启超于1925年倡议成立清华学校研究院,并设立国学门,更直观说明了先生与清华之间深厚的渊源。因此在清华纪念梁启超先生,更有意义。
杜鹏飞:梁启超作为在历史转型时期出现的巨匠,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成就。梁启超有很多身份,在这次纪念展中,最突出一个关键词,我们认为是思想家。在先生提出的诸多开创性理念中,这次展览最终落脚在学术上。梁启超不仅是一个研究学问的人,更知道为什么要去研究。比如他当时提出的国学,是独立之国的文化特质,这种超越性的见识,是思想家才有的智慧。
杜鹏飞:这个展览对梁启超先生在东西方交流里面的表达比较充分。比如通过一系列影像,展现1918年12月,欧战告歇,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用其非官方身份和社会影响力,积极与各国交涉,以期获得各国支持,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同行成员有蒋百里、刘崇杰、丁文江、张君劢、徐新六、杨维新六人。梁启超希望此次欧洲之行一是求一点学问ag利来,“看看这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二是向西方表明中国的主张、诉求和态度,为己国谋求实质性利益。对于世界形势和中西文化ag利来,梁启超的观念在欧洲考察后发生了一次转变。
欧游归来梁启超发表《欧游心影录》ag利来,从世界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在《中国人之自觉》篇章中提出“世界主义的国家”,主张“不能拿顽固褊狭的旧思想当是爱国,因为今世国家,不是这样能够发达出来。我们的爱国,一面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个人,一面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世界。我们是要托庇在这国家底下,将国内各个人的天赋能力尽量发挥ag利来,向世界人类全体文明大大的有所贡献”。这些观点如今看来,依然具有建设性。
杜鹏飞:梁启超的一生虽操劳繁忙,留下逾千万言的各类著述,在诸多领域贡献至伟,但是他对书法所倾注的心血也是十分可观可感的。你很难想象,他这样一位大人物,不仅坚持每日临书的日课ag利来,而且留下不可计数的书法作品。作为书法家的梁启超被我们严重忽视了,我很想借助这次展览,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梁任公的书法艺术,了解他独特的书法面貌,以及他在推广书法美育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事实上,梁任公在1926年曾受邀为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做演讲,由研究院学生周传儒记录,整理好发表在《清华周刊》上,这篇演讲集中反映了梁任公的书学观念。他认为书法是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不仅可以怡情,而且能够“收摄身心”,具有“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他曾言:“发挥个性最真切的,莫如写字。”
本单元展出的作品,颇有一些是首次公开亮相,有几件巨幅对联,不单尺幅惊人,且书体有别于常见的任公字,可以窥见他在习书过程中的广泛取法。比如其中一件明显学习张裕钊,还有一件则受徐三庚、赵之谦的影响,这些作品刷新了我对梁任公书法的认知。展厅中最早的一件作品是他1891年首次临写的《马鸣寺碑》,可见刚刚18岁的梁启超已有融汇碑帖的尝试。最迟到1914年前后,他的书法初步形成“碑学为体、帖学用笔”的特点。在梁启超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其从传统文人到现代革新者的多重身份,“独立不惧”“清明在躬”正是他自身的写照。
本单元除了梁任公的书法作品,我们还展出了他所藏的《皇甫诞碑拓本》《孟璇残碑拓本》《孔宙碑拓本》等经典碑帖,还有其晚年《节临王羲之十七帖条幅》重温帖学的实践。他还十分重视广东先贤书画作品的集藏ag利来,并在题跋中留下自己的评述,这些在展览中也有所呈现。从这些书画、碑帖里的题跋中,观众能够感受到任公先生为“书艺复兴”所作的贡献。(完)
917.36MB
查看252.7MB
查看92.1MB
查看282.81MB
查看
网友评论更多
134陶烁荷p
小,而强大 | 揭密新时达“史上体积最小”...
2023/12/01 推荐
4442路博芸772
西安两日确诊305例 或出现病例数点状暴发可能
2023/11/30 推荐
421季宗叶se
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386亿元 “文燊威”非法集资案一审宣判
2023/11/29 不推荐